碧水林海間的生態(tài)答卷 ——民權縣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
文章來源:商丘日報 文章作者: 責任編輯:薛皓 點擊數:
時間:2025-09-15 10:35

初秋時節(jié),在民權的林海與濕地間穿行,黃河故道的風裹著草木清氣與湖水潤澤,沁人心脾。“十萬畝碧波十萬畝林”的生態(tài)長卷徐徐鋪展,每一筆都浸透著蓬勃綠意與盎然生機。
人不負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定不負人。近年來,民權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力打造更高標準的生態(tài)宜居之城。
濕地煥彩:珍稀生靈的詩意家園
秋風微涼時,黃河故道岸邊蘆葦綠中透黃,盡顯秋意,開闊水面?zhèn)鱽?ldquo;嘎嘎”啼鳴——“那是青頭潛鴨的歡唱。”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忠信笑意盈盈地告訴記者。
作為河南唯一的國際重要濕地,這片由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串聯的水域長23.5公里,濕地率達98.1%,既是商丘二類飲用水水源地,更是東亞—澳大利西亞涉禽遷徙的關鍵驛站。
生態(tài)保護的成效在此清晰鋪展:2023年編制完成修復方案,10人專業(yè)巡護隊聯動現代化設備,織就“人防+技防”監(jiān)測網絡;“十四五”期間,聯合多部門開展了125次綜合治理行動,并同步推進了圍網安裝、退塘還濕等生態(tài)修復工程。如今,濕地棲息鳥類185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分別達7種、32種;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數量從最初的4只增至404只,今年已監(jiān)測到繁殖巢28巢,孵化幼鳥146只,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近年來,民權縣以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引,落實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戰(zhàn)略,關停污染企業(yè)、叫停非法挖砂,讓水源地重煥生機。從2021年700萬元中央補助,到2025年2000萬元中央濕地保護修復項目,資金持續(xù)投向水文恢復、棲息地修復等關鍵領域。
黃河故道一期水生態(tài)治理項目更添濃墨重彩:該工程新增庫容5140萬立方米,使得3座水庫的總蓄水量提升至2.6億立方米。這不僅保障了1.13億立方米的城鄉(xiāng)用水需求,也為200多萬畝灌區(qū)儲備了充足的‘生命之源’。施工中特意劃定40多處濕地核心保護區(qū),避讓耕地、林地1.1萬多畝,守護著鳥類、魚類的繁衍生息。
如今,民權縣19個空氣自動監(jiān)控站、1個水自動監(jiān)測站及水源地信息化平臺實時值守,經2000萬元治理的大沙河清澈見底,青頭潛鴨棲息地水鳥成群,呈現出一幅人鳥和諧的生態(tài)畫卷。
展望未來,民權人對濕地倍加呵護。“十五五”期間,濕地保護將邁向系統(tǒng)化:編制總體規(guī)劃筑牢基礎,深化生態(tài)修復,優(yōu)化青頭潛鴨棲息地,引入智慧技術提升管理效能,深化科研合作轉化成果,創(chuàng)新科普宣教,凝聚社會共治力量,讓濕地生態(tài)功能持續(xù)躍升。
林帶生金:“河南塞罕壩”的綠色賬本
被譽為“河南塞罕壩”的申甘林帶,藏著令人驚嘆的“綠色家底”:18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若堆成1米寬、1米高的木墻,可從民權直抵鄭州,長達180公里。5.5萬畝林帶涵養(yǎng)水源量堪比半個杭州西湖,每年釋放氧氣2.7萬噸、吸收二氧化碳3萬噸,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為碳中和戰(zhàn)略貢獻力量。
生態(tài)效益的賬本越算越清:森林植被與土壤總固碳量2.25萬噸,價值2250萬元;每年保護120萬畝農田增收3600萬元,涵養(yǎng)水源、凈化水質價值達9600萬元——國有民權林場依托林帶衍生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每年可達6.96億元。核心林區(qū)1萬多畝刺槐純林尤為珍貴,半數樹齡超30年,24公里花海更讓林帶成了四季有景的生態(tài)公園。
這抹綠色的延展有跡可循:近年來,民權縣提出“黃河故道生態(tài)走廊”構想,以申甘林帶為核心,串聯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等濕地公園,沿故道兩側再造3.6萬畝生態(tài)林帶。每年春節(jié)后,縣領導帶隊植綠已成慣例,2014年起每年數百萬元林場補貼更讓護林工作有了持久保障。
記者手記
森林是大地之肺,濕地是大地之腎。守好一泓碧水,護好一片林海,方能造福代代百姓。
如今的民權,既是“中國長壽之鄉(xiāng)”,亦是“中國健康小城”。碧波蕩漾、林海蔥蘢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扎根在民權百姓的心中,這里不僅滋養(yǎng)著青頭潛鴨等珍稀生靈,更讓百姓的幸福生活在生態(tài)鋪就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上一篇:民權:高質量書寫黃河故道上的綠色答卷
下一篇:暫無














